女频 连载中
许存归附王建,王建忌惮他的勇猛有谋略想要杀他,王宗绾悄悄对王建说许存谦虚厚道有良将之才,王建才放过他,给他改名叫王宗播柳修常常劝王宗播谨慎安静以免灾祸,后来遇到强敌,各位将领都害怕的时候,王宗播身先士卒,立了功就称病不夸耀自己,因此得以善终哎呀他们差不多是懂得恭敬顺从的道理了《易经》说:含章可贞,或从王事,无成有终。
主角:孔子叶山 更新:2024-09-14 19:15:01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叶八白易传白话畅销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,是作者孔子叶山又一力作,完整版军事历史《叶八白易传白话》,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,主人公分别是北阳玖,是网络作者“孔子叶山”精心力创的。文章精彩内容为:一名《八白易传》,十六卷。明叶山撰。叶山字八白,里籍不详。据作者自序;十岁始读《周易》,越十年能压学究语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)从鹿田精舍见杨诚斋(万里)《易传》而读之,因自著《八白易传》十六卷,然属未定之稿,以后反复修改,叶氏有《重改易传序》二篇、《改录易传序》一篇可证,至嘉靖三十九年定稿誊清,藏之石匮,可见其为学之不苟。此书专释六十四卦卦辞、爻辞,对《彖》、《象》、《文言》等《十翼》没有涉及。大旨以《诚斋易传》为主,出入子史,佐以博辨,实为借《易》以言人事,非尽为经义而作。其体例先列卦辞、爻辞原文,再加
《叶八白易传白话畅销》 第2章卷一2 免费试读
《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何也》叶子说:臣子之道贵在恭敬而戒除骄傲自满、炫耀张扬。
祢衡、诸葛恪等人因此丢了性命,李德裕、令狐绹等人因此被君主怀疑,难道都是别人的过错吗?
所以,隐藏自己的才能而不显露,有了好事就归功于君主,这是保持自身不变的道理。
随时做事进行补救而不居功,有了功劳就自己承担,这是终身尽职的本分。
地位高了怎么会有危险呢?
满足了又怎么会过度呢?
如果不是大禹不骄傲不自夸、周公不骄傲且不吝啬,就不足以谈论这个道理。
田兴年幼时是孤儿,哥哥田融抚养并教导他。
田兴在军中比试射箭,全军无人能及,田融退下后鞭打他说:“你如果不自我悔改,灾祸将会降临。”
所以田兴能够在田季安荒***虐、猜忌残暴的时候保全自己,最终成为魏博节度使,成为晚唐的忠顺之臣。
许存归附王建,王建忌惮他的勇猛有谋略想要杀他,王宗绾悄悄对王建说许存谦虚厚道有良将之才,王建才放过他,给他改名叫王宗播。
柳修常常劝王宗播谨慎安静以免灾祸,后来遇到强敌,各位将领都害怕的时候,王宗播身先士卒,立了功就称病不夸耀自己,因此得以善终。
哎呀!
他们差不多是懂得恭敬顺从的道理了。
《易经》说:“含章可贞,或从王事,无成有终。”
《六西括囊无咎无誉何也》叶子说:圣贤的进退取决于他们的道,君子的言语和沉默取决于时机。
士人不可以说话的时候说话,这是以言语获取名声,侯生、卢生不就是这样吗?
这是士人的罪过,而韦裕之因此被唐懿宗杀害,就更加严重了。
可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话,这是以沉默取悦他人,胡广、张禹不就是这样吗?
这是士人的耻辱,而关播在卢杞面前不敢开口,就更加等而下之了。
谨慎啊,关键在于把握时机。
天下有道的时候,言语正首行为正首;天下无道的时候,行为正首而言语谦逊。
这就是圣人把握时机的做法,而出处进退也与此相关。
如果不是孔子和颜回,能够做到被任用就推行道,不被任用就隐藏起来,言语能发挥作用就说话,沉默能被容纳就沉默,又怎么能谈论这个道理呢?
比干剖心、伯夷拦马劝谏就不能与此相比。
《易经》说:“括囊,无咎无誉。”
《六五黄裳元吉何也》叶子说:从前天根治理天下,心思遨游在淡泊之中,气息融合在虚静里,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而没有私心。
这是至高的治理、盛德无为的教化。
所以《淮南子》说:古代有戴着头巾、穿着圆领衣服而统治天下的人。
天下人不非议他们的服饰,共同敬仰他们的品德,何况穿着得体、装饰庄重、被称赞品德高尚而被百姓所敬仰的人呢?
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而治天下是有原因的。
为什么呢?
统治百姓的人衣服不随意更换,举止从容有常,以此来规范百姓,那么百姓的品德就会统一。
这是端正位置、凝聚天命、恭敬自身以端正南面而治的事情,不是唐尧、虞舜、三代,又怎么能谈论这个道理呢?
所以说:恭敬明智、有文德有思想、安稳、确实恭敬、能够谦让;深沉有智慧、有文德、温和恭敬、诚信;勤劳节俭、不骄傲不自夸;圣明恭敬日益进步、敬畏上帝;温柔、美好、恭敬、小心谨慎。
《易经》说:“黄裳,元吉。”
《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何也》叶子说:阴气极盛对抗阳气,臣子势力强***迫君主,小人势盛而危害君子,这是天下的形势。
相互对抗就会相互争斗,相互逼迫就会相互打斗,相互危害就会相互攻击,这是天下的情况。
争斗没有两全其美,竞争没有双方都存活,攻击没有双方都存在,这是天下的道理。
汉朝宦官势力强盛而诛杀党人,党人被诛尽后赵忠、张让等人又被捕杀了两千多人。
唐朝宦官恣意妄为而毒害朝中大臣,朝中大臣被诛尽后第五可范等人几百人也都被诛杀。
宋朝小人纷纷起来攻击道学,道学被***后韩侂胄、贾似道等人都死于愤愤不平之手。
秦始皇篡夺周朝,周朝灭亡而秦朝也很快灭亡,李斯、赵高朱镕基秦朝,秦朝灭亡而他们也被诛杀。
王莽窃取汉朝,汉朝衰微而王莽也失败。
变故的由来很久了,君子也应该谨慎于开始。
《易经》说: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。”
《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何也》叶子说:万物开始生长之后,事物不能不幼稚;云行雨施,各种物品流动运行。
蛊坏到了极点的时候,时代不能不混乱;首先出现各种事物,而万国都安宁。
然而,困难是时代所遇到的情况吗?
困难没有不能打通的,这是天运和人事不容停止的情况吗?
然而天机虽然一定会有所变动,但人的作为不能不恰当。
以燕国攻打燕国,以***取代***,没有比这更不恰当的了。
那怎样才是恰当的呢?
推行仁义来拯救时世的艰难,这是大的德行;***宁静来等待天命,这是大的顺利;扶持宏大的正义来招揽英俊人才,这是大的谋略。
以大德领先天下,有谁会不服呢?
以大顺顺应时宜,有什么不能分散呢?
以大略任用勇武之人,有什么不能被征服呢?
汉高祖废除秦朝的苛刻***,约定法律三章,没有比这更大的德行了。
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功臣,拿出数千里的土地来分封给韩信、彭越而不吝惜,没有比这更大的谋略了。
五年就成就了帝业,难道是偶然的吗?
《易经》说:“屯,元亨利贞。
勿用有攸往,利建侯。”
《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何也》叶子说:处在平安的时候,遵循常规很容易,所以顺从事态就能适应。
遭遇艰难的时候,***心就会危险,所以遇到变化就能通达。
东坤有句话说,君子在困难的时候,强大的对手在外面,不能施展并驾齐驱的志向,那么就坚定地持有坚决抵抗的心而不被挫败,不害怕征战来作为辅助,这是为了防备危险而断绝对方的非分之想,知道这是为了国家的权力。
强大的敌人在前面,不能实现剪除敌人的愿望,那么就大力振奋必胜的士气而不放弃,如果想要改立君主来改变计划,这是为了挫败敌人的骄横而阻止他们的锐气,知道这是为君主的道理。
从前,秦王派人告诉赵王,希望和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友好相会。
赵王出发,蔺相如跟随。
廉颇送到边境,和赵王诀别说:“大王此行,估计路程和会见礼仪结束,再加上返回的时间,不会超过三十天。
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,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,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。”
赵王答应了。
宋真宗的时候,契丹侵犯边境,王旦跟随皇帝到澶州。
雍王赵元份留守东京,突然生病,命令王旦赶紧回去代理留守的事务。
王旦说:“希望宣寇准来,我有话要说。”
寇准到了,王旦上奏说:“十天之内如果没有捷报,那该怎么办?”
皇帝沉默了很久,说:“立皇太子。”
哎呀!
渑池之会,强大的对手不能不防备危险;澶渊之行,强大的敌人不能不挫败他们的骄横。
我们防备危险,然后他们的非分之想就被断绝;我们挫败他们的骄横,然后他们的暴锐就被阻止。
为国家的权力和为君主的道理,应该没有超出这个范围的。
天下的大难,何必担心不能克服呢?
唉!
如果不是天下的极大变故,谁又能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呢?
其次,就只有修养品德来顺应百姓,联合众人来畏惧敌人。
像刘玄德在许地、颍川之间艰难生存,在荆州、东吴之间逃亡逃窜,非常窘迫。
然而他能与曹***势不两立,曹***急切他就宽厚,曹***残暴他就仁慈,曹***狡诈他就真诚。
虽然曹***强大,也不能伤害他。
最终与东吴联合,赤壁一战胜利,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,人心归附而天命昭显。
古代的英雄大概都是这样做的。
《易经》说:“盘桓,利居贞,利建侯。”
《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何也》叶子说:三军的众人可以夺去他们的主帅,但一个普通人微小的志向却不能被夺取。
所以古代的君子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君主也就罢了。
如果一旦确定了君臣之交,端正了自己不能逃避的大义,那么就会终其一生而不改变,历经九死也不回头。
即使遇到艰难窘迫的处境,又怎么能改变自己的志向呢?
曹***赞赏关羽的为人,却察觉到他的心神没有长久留下的意思,派张辽去询问他的情况。
关羽感叹说:“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深厚,但我受刘将军的恩情,发誓与他同生共死,不能背叛他。
我终究不会留下。”
最终在过五关斩六将等艰难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去实现君臣的契约。
曹***把周瑜视为心腹大患,秘密派蒋干前去劝说周瑜。
周瑜立刻对蒋干说:“子翼你辛苦了,远涉***来为曹氏做说客吗?
大丈夫处世,遇到知己的君主,在外依托君臣之义,在内结下骨肉般的恩情,言行都被听从,祸福共同承担。
即使苏秦、张仪再生,又怎么能改变我的心意呢?”
***对于桓温,一开始就挫败了他任用壁人的阴谋,最终又阻止了他接受九锡的命令。
强臣自己灭亡而王室得以安宁。
乐寿兵马使傅良弼、博野镇遏使李寰,他们戍守的地方在幽州、镇州之间,朱克融、王庭凑交替加以引诱威胁,他们二人都不从,各自率领自己的部众坚守,贼人最终不能攻克。
所以说:“黄鹄飞回故乡,狐狸死时头朝着自己的洞穴。”
这是壮士的志向。
又说:“寒士的妻子,弱国的臣子,各自安守自己的正道而己。”
这是百姓的道理。
只有王导不是这样。
他在邪正之间徘徊,在顺逆之际犹豫。
幸运的话,王氏成为天子;不幸的话,王与马共同统治天下。
天命不保佑,大逆不道的人被鬼诛杀,然后他哭着逼迫。
愚蠢的人认为他忠诚,而明智的人知道他是贼人。
他难道能逃脱在九泉之下的惩罚吗?
王敦最初占据石头城,势力非常猖獗,他的君主有愿意回到琅琊以避让贤路的话。
刁协、刘隗等人又屡次失败,晋朝几乎要被废掉,晋自立在王敦的掌握之中。
王导大概参与了阴谋,所以绝没有半句片言来劝止王敦的叛逆。
等到王敦因为吕猗的诬陷想要杀戴渊、周顗,王导又因为私人的怨恨,三次被问却不回答,最终让贼人杀了忠良,使社稷动荡。
他和王彬先哭周顗然后去见王敦相比,相差太远了。
等到后来王敦病到江宁,知道他肯定不能再起事,事情不可能成功,王导才率领子弟为他哀悼。
又写信给王含,称自己明目张胆地为六军之首等话,预先为自己找不结党的理由。
这能骗得了谁呢?
而且他在信中说:“先前得知大将军己经去世,兄长这次的举动,能像过去的事情一样吗?
过去佞臣扰乱朝廷,人们心中不安,像我这样的人,心思在外面救助。
现在则不一样了。”
如果刘隗果真奸邪,也应当像谢琨用城狐社鼠的比喻,像周顗说不可举兵胁迫天子的话。
王敦果真可以铲除君主身边的恶人,也应当奉元帝“方朕太甲,欲见幽囚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”的诏书。
而他却想着像这样来救助吗?
这时候他的反心不自觉地流露出来,***被鬼神揭示得清清楚楚。
如果说王导没有和王敦同谋,我是不相信的。
等到温峤辞别王敦到建康,把王敦的叛逆阴谋全部告诉皇帝和庾亮,谋划讨伐王敦。
王敦听说后大怒,说:“我竟然被小物所欺骗。”
给王导写信说:“太真分别几日,就做出这样的事情,应当招募人把他活着带来,我要拔掉他的舌头。”
这他们之间往来告报,彼此呼应,要说王敦和王导没有同谋,我是不相信的。
皇帝又下诏追赠谯王司马承、戴渊、周顗等人官职。
周札的旧吏为周札喊冤,尚书卞壶议论说周札打开城门迎接敌人,不应当追赠谥号。
王导认为往年的事情,王敦的奸逆还没有彰显,从我们这些有见识的人以上都没有察觉,和周札没有不同。
郄鉴说:“王敦的叛逆阴谋,像踏着霜一样时间很久了。
如果像往年那样的举动,道理如同齐桓公、晋文公,那么先帝可以成为周厉王、周幽王吗?”
哎呀!
再看这种情况,还有把王导的贼人行为认为是忠诚的人,可以说是心死而神昏了。
怎么能让他的腐骨站起来,让皋陶、子路跪着审问然后一寸一寸地斩杀他呢?
《易经》说:“屯如邅如,乘马班如。
匪寇婚媾。
女子贞不字,十年乃字。”
《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何也》叶子说:天下无事的时候,豪杰看起来像庸人;天下多灾难的时候,庸人表现得像豪杰。
为什么呢?
看到商汤、周武王的崛起,就认为平定乱世在于神功;听到孔子、墨子的出现,就认为英明睿智的人有奇特的声望;看到韩信、彭越的变化,就认为蛰伏凶猛的人能获得爵位;看到张良、桓温的显达,就认为明白经典能拾得***。
这些都是不知道义命之谈、才德之说而妄意富贵功名的人。
又怎么知道他们有获得这些的原因呢?
又怎么知道才识短浅的人不能秉持帝王的器量,短小的木材不能承担栋梁的重任呢?
田儋、赵歇在秦朝末年兴起,公孙述、隗嚣、王郎在汉朝衰微的时候兴起,公孙瓒、刘渊、袁术等人在三国未定的时候兴起,都是这一类人。
哎呀!
知道时机、审视自己的人,大概是窦融归附光武帝吧。
《易经》说:“即鹿无虞,惟入于林中。
君子几不如舍,往吝。”
《六西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何也》叶子说:君子看重平定天下的灾难,但不一定非要自己去平定。
我想平定,无奈没有才能怎么办?
君子看重成就天下的功业,但不一定非要自己去成就。
我想成就,无奈没有力量怎么办?
我不能平定,我和你一起平定;我不能成就,我在你那里成就。
这是天下最明智的做法。
知道这个道理的人,大概是唐朝的许远吧?
他的职位本来在张巡之上,张巡把权力交给他而处于他之下,最终他成为唐朝的保障。
天下人称赞他有才能,最终为臣道树立了典范。
后世称赞他忠诚。
谁说许远本来就不如张巡呢?
那个张浚固执己见,不听从王彦、刘子羽、吴玠、郭浩的劝谏而轻易出兵导致富平之败。
不听从岳飞的话而导致郦琼的叛变、吕祉的死亡。
不能控制李显忠、邵宏渊的不和而导致符离之溃。
君子说他气量狭小不能礼贤下士,见识昏暗不能知人善任。
而且在富平之战时李纲还在,张浚嫉妒他而不能任用。
在淮西的行动中岳飞在,张浚厌恶他而听任他回去为母亲守丧而不能挽留。
在符离之战时虞允文远在川陕,张浚虽然听说他贤能却不能举荐他来辅佐自己,却带着傲慢争利的人跟从自己图谋大事。
怎么能不失败呢?
哎呀!
张浚作为将领这样,他和赵奢能礼贤下士听从许历、韩信能拜李左车相比,相差本来就很远,又怎么知道张巡、许远的事情呢?
《易经》说:“乘马班如,求婚媾,往吉,无不利。”
《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何也》叶子说:从前先王对于百姓,有风吹草伏的态势。
所以先王给予百姓俸禄,就像雨水从天上倾泻而下,汹涌澎湃不可阻挡;先王引导百姓获取利益,就像从高处的屋顶把水倒下,水流奔腾而无法停止。
所以百姓无论是劳作还是安逸,无论是生存还是死亡,没有什么情况是不利的。
所以说:充沛的道德教化充满西海,这样的人治理国家不难。
如果说要给予却不能果断给予,有德行恩泽却不能施予百姓,那么就会失去威权和利益的掌控,又怎么能推行政策呢?
即使不是吝啬赏赐到把印刻坏了都舍不得给,不是怀着鄙陋的心思像守着破旧裤子等待立功之人那样,为天下守财如守财奴一般,有恩泽却不能施予就如同没有恩泽,有好处却不能给予就如同没有好处,大势己去,天下的事情还能做成吗?
所以姑且采用渐进的谋略来延续垂危的命运,仅仅守住平常的本分来等待逐渐到来的好运。
做得好的话,可以像盘庚、周宣王那样修养德行、任用贤能,恢复先王的***,使诸侯来朝;做得不好,也不失为像周朝的平王、桓王,汉朝的元帝、成帝、桓帝、灵帝那样。
如果不这样,而是强行仓促行动,想要恢复王者的气势,收回天子的威权,贸然去做,胡乱去图谋,不是像鲁昭公、曹髦那样自招灾祸,就是像周赧王那样使周朝灭亡,像燕太子丹那样不能得到祭祀。
能不警惕吗?
《易经》说:“屯其膏,小贞吉,大贞凶。”
网友评论
最新评论